谷歌旗下人形机器人Schaft最初由东京大学团队于2012年创立,2013年被谷歌收购后成为其机器人业务板块的重要项目,该机器人以双足行走和平衡能力著称,曾在2013年DARPA机器人挑战赛预选赛中夺冠,展现出卓越的攀爬楼梯、穿越障碍等能力,随着2017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逐步缩减机器人业务,Schaft团队被并入软银集团,此后公开进展有限,目前其技术可能融入软银旗下其他机器人项目,但独立产品线已无显著动态,标志着谷歌在商业化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阶段性收缩,其技术遗产仍对行业具有参考价值。(约160字)
本文目录导读:
核心答案
谷歌人形机器人“Schaft”是一家日本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双足行走机器人,以其出色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闻名,后来被谷歌收购并纳入其机器人计划,由于谷歌机器人业务的多次调整,Schaft 目前并未大规模商业化,其技术可能已被整合至其他项目或暂停开发。
如果你关注Schaft的最新进展、技术细节或未来可能性,这篇文章将为你全面解析它的背景、能力、现状以及行业影响。
Schaft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
诞生于日本,后被谷歌收购
Schaft 最初由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创立,2012年独立为公司,专注于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,它的最大亮点是液压驱动系统,相比传统电机驱动,能实现更强的爆发力和稳定性。
2013年,Schaft 在DARPA机器人挑战赛中一战成名,凭借出色的行走、爬楼梯、开门等能力拿下高分,引起科技界广泛关注,随后,谷歌在2013年底收购了Schaft,作为其机器人战略布局的一部分。
谷歌的机器人计划与Schaft的命运
谷歌当时收购了包括Schaft在内的8家机器人公司,希望推动人工智能+机器人的融合,由于商业方向不明、技术整合困难,谷歌的机器人业务多次重组:
- 2015年:Schaft 被划归至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 X实验室(即“登月工厂”)。
- 2016年:谷歌开始收缩机器人业务,部分团队转售给软银(如Boston Dynamics)。
- 2019年至今:Schaft 的公开信息极少,疑似暂停开发或技术被整合至其他项目。
Schaft的核心技术解析
Schaft 之所以在机器人挑战赛中表现突出,主要依赖以下创新设计:
液压驱动系统(比电机更强大)
对比项 | 传统电机驱动 | Schaft液压驱动 |
---|---|---|
力量输出 | 中等,依赖减速器 | 高,直接液压控制 |
响应速度 | 较慢 | 极快,适合动态调整 |
能耗 | 较低 | 较高,需液压泵支持 |
典型应用 | 工业机械臂、家用机器人 | 高动态任务(如救灾、搬运) |
(数据来源: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, 2014)
液压系统让Schaft能快速适应不平地面,甚至单腿站立时仍保持稳定,这一点远超当时大多数双足机器人。
轻量化设计+高精度传感器
- 采用碳纤维结构降低重量
- 全身配备力反馈传感器,实时调整步态
- 视觉系统结合深度摄像头,实现环境识别
对比同类机器人(2013-2016年)
机器人 | 公司 | 驱动方式 | 主要优势 |
---|---|---|---|
Schaft | 谷歌(原日本) | 液压 | 动态平衡强 |
Atlas | Boston Dynamics | 电机+液压 | 跑跳、翻滚 |
ASIMO | 本田 | 电机 | 稳定行走 |
HRP-4 | 日本产综研 | 电机 | 低成本 |
Schaft的现状与未来可能性
Q1: Schaft 还在研发吗?
目前没有官方消息表明Schaft仍在活跃开发,谷歌/Alphabet 近年更关注AI软件(如DeepMind)和自动驾驶(Waymo),硬件机器人项目优先级降低。
Q2: 它的技术被用在哪里?
部分液压控制和平衡算法可能被整合至:
- 其他Alphabet机器人项目(如日常辅助机器人)
- 工业自动化方案(如仓储物流机器人)
Q3: 为什么人形机器人难商业化?
- 成本高:液压系统维护复杂,单价超百万美元。
- 需求有限:工厂更爱轮式机器人,家庭场景技术未成熟。
- AI限制:真正自主决策仍需突破。
(参考: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 2022报告)
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
尽管Schaft未普及,它的技术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演进,当前领先者包括:
- Boston Dynamics Atlas(现属现代汽车)—— 动态运动标杆
- 特斯拉 Optimus —— 主打低成本+AI大脑
- Agility Robotics Digit —— 物流场景商用化尝试
未来若液压技术成本降低,Schaft的设计理念可能重新被启用。
Schaft 曾是双足机器人的佼佼者,但因商业环境变化暂未大规模应用,它的技术仍值得关注,尤其当行业解决成本和AI适应性问题后,类似设计或迎来第二春。
你对哪类机器人最感兴趣?工业型还是家庭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!
(内链推荐:波士顿动力Atlas的最新进展 | 特斯拉Optimus能否改变行业?)
网友评论